万书屋 > 穿越小说 > 曾国藩传 > 曾国藩第三部--黑雨
    四 践诺开办金陵书局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“大人,恭喜了,三姑娘生了位公子,大人你老做外公了!”

    王荆七笑着对曾国藩打拱。

    曾国藩忙站起,满脸喜气地问:“母子都还平安吗?”

    “平安,平安!”荆七说,“太太说论月份还差两个月,怕是旅途辛苦早产了,幸而大

    小平安,太太喜得直念:‘菩萨保祐,菩萨保祐!’”

    曾国藩开心地笑起来。

    半个月前,曾纪泽遵父命,护理全家来到江宁。曾国藩二子五女,除大女随丈夫住湘

    潭、二女随丈夫住长沙外,夫人欧阳氏、长子纪泽夫妇、次子纪鸿、三女纪琛与丈夫罗允

    吉、四女纪纯、五女纪芬,还有王荆七的妻子和十岁的儿子,再加上一起前来做客的内兄欧

    阳秉铨、友人欧阳兆熊一行十二人,兴高采烈地抵达江宁督署,空旷冷清的总督衙门顿时热

    闹起来了。

    欧阳秉铨从衡阳来,带来了老父沧溟先生的亲笔信。老人今年八十整,与夫人同庚,两

    老在一起生活整整六十年了。

    沧溟先生一生读书授徒,课子教孙,家境清贫,人品端方。夫人贤惠能干,相夫教子。

    欧阳家夫唱妇随,儿孙满堂,早为远远近近的乡邻友朋羡慕叹美。更兼女婿拜相封侯,二老

    同蒙圣恩,诰封奉直大夫、宜夫人,又老来喜庆结缡六十春秋,这两桩事更是世之难得。故

    为老人夫妇庆贺的那些日子,不仅欧阳一家,远近几十里的乡亲们都沉浸在喜庆之中。大家

    自带酒菜前来祝福,喜酒一连三天摆了五百桌。老人以异常欣喜的心情,向女婿女儿畅叙这

    件一生中最为快慰的事,并叹道:“此中之乐,乃世间之真乐也,人生如此,夫复何求!”

    功名事业已到极顶的曾国藩,不但对老岳父的话从心底深处赞同,并对老人的一生倾慕

    不已,感慨说:“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人生!”

    老人信中还对女婿提起另一件事:

    十二年前,贤婿在船山公故居许下的诺言,可否记得?罗山壮烈殉国,贞干马革裹尸,

    觉庵、世全亦相继谢世,所健在者,唯贤婿与老朽也。老朽深恐贤婿军政繁忙而忘记,故特

    为旧事重提。

    这样一件大事,怎么会忘记呢!尽管王世全赠的那把古剑曾引起咸丰帝的怀疑,几乎招

    致不测之祸,尽管它也并没有如王世全所说的每到子夜便长鸣一声,但这把古剑的确曾对曾

    国藩起了鼓舞的作用,增加了他克敌制胜的信心。后来,这把剑又激励曾国荃攻克金陵的勇

    气,果然仗剑进城,成了名垂后世的首功之人。这把古剑真的是吉祥之物。

    且不说船山公的学问文章为曾国藩倾心悦服,就凭这把剑,他也要践诺答谢世全先生的

    厚谊。将两江总督衙门迁到江宁的那一天,曾国藩便想到在此设立一个印书局,先把船山遗

    集全部刻印出来,然后再将安庆内军械所华蘅芳、李善兰等人这些年来翻译洋人的书陆续印

    出,这是一桩嘉惠世人、贻泽后代的大好事,何乐而不为呢?只是迫切需要兴办的事太多,

    再加上经费支绌,暂且往后推一下。

    欧阳秉铨笑着说:“涤生,这次在大夫第,我跟沅甫谈起赠剑刻书的往事。沅甫大惊

    说:‘这里面还有这样的故事!大哥送剑给我的时候,并没有说起王家的交换条件。如此说

    来,这事该由我来办,但我现在有病在身,不能如愿。这样吧,我捐银两万,请欧阳小岑先

    生具体经办,在南京设局,由大哥出面召集海内名儒编辑校雠,如何?’因此,小岑先生也

    一道来了。”

    欧阳兆熊也笑着说:“九帅仗义行此不朽盛事,使我欲辞不能!”

    “哎呀呀,沅甫真是豪杰之士!”曾国藩高兴地大声称赞。

    他心里清楚,老九本意,是想用两万银子买来一个重儒尚文的清名,用以替代老饕的恶

    谑。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如愿,但这的确是个聪明的举动。“小岑兄能慨然应请,也是豪杰之

    士。

    道光十九年,小岑兄独力出资刻印船山公十余种书,士林交口称誉,至今不忘。现在可

    是今非昔比了,有沅甫的两万银子,想必费用已无虞,我再发函邀请些耆望宿儒,他们大概

    也会给我面子,就在城内正式筹建一个书局,名字就叫——”曾国藩停了片刻,接着说,

    “就叫金陵书局吧!由小岑兄董理其事,世全先生的儿子中也请一个到江宁来。”

    “就叫觉庵师的女婿来吧,他在兄弟中最有乃祖之风。”秉铨插话。

    “最好,就叫他来,家眷也带来,住在书局里。小岑兄,你就花上三年五载,把船山公

    存世的所有著作,包括道光十九年已刻而后毁于兵火的那十余种,全都刻出来,每种印四五

    百部,广赠天下,让船山公的学问文章传遍海内,播我三湘俊士才学超众之令名,育我百代

    子孙知书识礼之人格。”曾国藩越说越激动起来,情绪亢奋,神采飞扬,瞬时间,协揆、制

    军的官僚气习不见了,坐在亲友面前的,仿佛仍是当年那个赤诚无邪的书生!

    “涤生,我行年六十,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奢望了,今生能仗你的声望和九帅的厚资,将

    道光十九年未竟的事业完成,此生之愿足矣。令我高兴的是,你尽管官居一品,戎马十年,

    仍不失书生本色,就凭着老朋友这点,我也要尽心尽力把这件事办好。”

    “小岑兄,过几天就开始动手,你先去城内各处踏勘地址,选一个好地方,先把金陵书

    局的牌子挂起来。”

    作为一个酷爱书籍有志于名山事业的读书人,能以自己的力量,将一个自小就受其薰

    陶、仰其学问的前辈大儒的著作全部刊印行世,实现其后裔盼望多少年而无力完成的宿愿,

    曾国藩觉得这是人生一大快事;作为以移风易俗、陶铸世人为己任的宰相疆吏,能凭借自己

    的权势将一个终生研究孔孟礼制、力求平物我之情息天下之争,而本身又冰清玉洁节操可风

    的学者的著述大力推广,深入人心,曾国藩觉得这又是一番治国要举。他为此而兴奋而激

    动,甚至觉得年轻了许多,当年在长沙与绿营一争高低的盛气又回来了。加上身旁增加了夫

    人的体贴照顾,儿女的晨昏定省,长期孤寂的心灵得到慰藉。尤其是十四岁的满女纪芬,长

    相憨厚,心灵剔透,每天爹爹前爹爹后的喊着,问字请安,端茶递水,在父亲面前既稚嫩可

    爱,又略知几分关心,更深得曾国藩的欢心。

    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,曾国藩也偶尔会想起陈春燕。尽管她与他生活不到两年,且未留

    下一男半女,在曾氏家族中,她不过一缕轻烟,一阵微风,很快便飘逝了,没有留下任何痕

    迹。但曾国藩还是想念她。他也曾动过心将春燕的灵柩迁回荷叶塘,以满足她临终前的最大

    愿望。但曾家从竟希公起,就无人置妾。曾国华那年讨小老婆,作大哥的还从京城写信规

    劝,结果自己也违背了家教。曾国藩想来想去,还是觉得不迁为好,多多少少可以在乡亲后

    辈面前有所遮掩。

    夫人贤德,儿子上进,女儿孝顺。对于这个家庭,曾国藩应该是很满意了,但近两年

    来,他却有两点感到不足。一是岁月流逝,老境渐浸,与天下所有老人一样,曾被骂作“曾

    剃头”的湘军统帅,也羡慕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。纪泽结婚多年,原配贺氏死于难产,第一

    个孙子还未出世便与母亲一道走了。续配刘氏,结婚五年,生过一子一女,均未及半岁便夭

    殇。大女二女都未生育,所以他至今还没有看到第三代,有时想起父亲四十一岁做外公,四

    十九岁做爷爷,比他小十一岁的四弟也做了爷爷时,心里不免有点惆怅。二是三个女婿都不

    甚理想。大女婿袁秉桢才不及父,风流则过之,又性情暴戾,女儿在夫家受欺负。欧阳夫人

    一说起就流泪。二女婿陈远济人不蠢,也肯用功,但功名不遂,连个举人都未中。三女婿罗

    兆升是罗泽南的次子。罗泽南死时他才十岁,朝廷给罗泽南的饰终很隆重,按巡抚阵亡例赐

    恤,又赏给罗兆升及其兄罗兆作举人,一体会试。罗兆升为庶出,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

    这个恩赏举人的身上,自小宠爱无比,把罗兆升惯养成一个纨袴子弟。曾国藩不喜欢这个女

    婿,但早已定好,不能反悔;又看在罗泽南的分上,见他年轻,可以教化,遂在前年为他们

    办了婚事。这次要他们夫妇同来,也想借此教诲教诲。

    听说三女儿生了个儿子,曾国藩喜不自胜,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后院。

    后院内眷们忙忙碌碌地,一个个喜气洋洋。过一会儿,欧阳夫人笑容满面地抱了外孙子

    出来,请外公看。曾国藩见包在小棉被里的婴儿乌青的头发,红粉粉的脸,心中高兴,伸出

    手来,轻轻地摸了一下小脸蛋。

    “岳父大人,你老为孩子取个名字吧!”站在岳母身后的罗兆升,刚满十八岁,自己还

    是个孩子,在岳父面前,他显得腼腆。

    曾国藩望着襁褓中的婴儿,认真地想了想,说:“他的祖父罗山先生学养深厚,谋略优

    长,一生为国为民,功勋卓著,要让他踵武其后,继承祖业才是。我看就以绍祖为名,以继

    业为字吧!”

    “罗绍祖,罗继业,我的乖乖崽!”罗兆升冲着岳母怀中的儿子大声喊叫,蹦蹦跳跳

    地,一时得意忘形起来。曾国藩的扫帚眉渐渐皱拢。“允吉。”他轻声叫着女婿的表字。

    罗兆升好像没有听见似的,笑嘻嘻地继续逗弄着儿子。

    “允吉!”调门加高,显然是不耐烦了。罗兆升见岳父面色严肃,这才停止嘻笑,垂手

    恭立。“你父亲临死时,把你兄弟两个托付给我。我因战事繁忙,疏于照看,常觉有负所

    托。你今日身为人父,应当时时想到肩上责任的重大,要自身有所成立,日后才好教子。今

    冬好好在督署用功,明春进京参加会试。”

    明春会试一事,罗兆升想都没想过,在他的日程安排中,这应该是十年以后的事。但他

    不敢违背岳父大人的意志,只得硬着头皮答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