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科一试方落,武泉失守的事也终于传到朝廷百官的耳中,一石击起千层浪,朝廷顿时乱成一片。激进者纷纷要求一战,绥靖者则又一味退让,甚至说打不过不如割洮关以求边关安宁的都有。几番朝会下来,把妫语气得脸色发青,两方都是胡闹,却俱在那边死谏,以为自己真能搏个直臣的美名!而真正有些看法的人,却因着这混乱的朝议而根本出不得口,一说话便得罪两方。唯一可堪称幸的便是此番闻家倒是出奇的安静,没有淌这趟混水,让妫语省了不少心力。
但极为敏锐的麟王却正挑上了这个时机上奏称病,并声称关外匈奴兵时有侵袭,早朝廷一步要求增兵为援。增兵自是不可能,但要再想调动麟王的一兵一卒,只怕也是难了。
正在这个气头上,而朝会上又是吵吵闹闹,三天过去,已是妫语所能容忍的极限。眼看着孙预已差不多布置好,她便开始发难。刚好有一个自动跳到这个刀口上,吏部司封员外郎孔仕在眼见着主战的简居道遭了冷眼,便自以为是的觉得皇上的意思必将倾于主和。于是这一日无所顾忌的在紫宸殿上大放厥辞,说什么傲民举事,虽成不荣,兵事一起,必重挫百姓,洋洋洒洒,滔滔不绝,目中无人地在殿上说得激进派是多么得祸国殃民。
“臣以为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,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,博地多才不足以有众,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。夫圣君治世,怀柔四方,以德来之,宣教化于蒙昧,使其民风自醇,则不费一兵一卒,兵患立消,无敌无寇矣。”
妫语单手抚眉,揉了揉拧得有些酸疼的眉心,逸出一声冷笑,“那依爱卿之言,只要敦行教化,则关可以不守,兵可以不陈,城可以不固,国可以无防了?那如若外侮**,国之尊严何在?国破城亡,百姓的性命何在?君王的尊严何在?君辱臣死,到时你如何自守?”
“臣……”孔仕心中一虚,在那样凌厉的瞪视之下几欲立时拜倒,但他觑着同班朝臣,个个都面带冷漠,不知哪儿冒出一股迂气,强直了脖子,大声道:“皇上,教化仁德乃立国之本,兵事其实为辅,是末者也。本末有序,皇上岂可舍本而逐末,弃百姓疾苦于不顾,妄行兵役,驭民不堪……”
孙预见他越说越不像话,眉峰渐渐拢紧,出列打断他,“孔大人,你方才所言,只怕并不为确吧?”话中含意很为明白,是让他可以住口了,谁知那孔仕一时头脑发热,竟顾不得君臣之仪,反而上前一步大声道:
“皇上,自古贤君圣主不以武事耗国,不以军辎压民。前朝殇帝,好大喜功,战祸连连,四邻不宁,只得群起以攻之。殇帝不纳谏言,致使国库空虚,民怨沸腾,终至众叛亲离。皇上,先祖打下的基业啊,万不可轻动以毁……”
“你说什么!”妫语美眸一眯,好一个孔仕!拿亡国之君与她相比?!先祖打下的基业?这是喻指她来路不正了?好啊!她这样一路隐忍是为了什么?要不是为了这个与她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,她早就引藩兵乱起,铲了闻氏一伙人了。
冰冷的话锋直副孔仕,让他猛地打了个激凌,突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,犯了大忌讳。他忘了,女皇本是继嗣入宗之君,最最不该提的就是“先祖”这个字眼。他脸色变了变,此时激进派的朝臣俱是拱手站在一旁看好戏,而主和的一方却都不约而同地皱紧了眉。这样的话可能会把皇上推向主战一方了……一时间,所有人都不敢再说半个字。孙预本来就有些恼火,此刻更是冷眼相视。孔仕吞了口口水,找不着台阶下,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顶。
“皇,皇上,益民情风教,方为国家安然之本也。向使骐骥之局促,不如驽马之安步。皇上应当兼体广察,安可一意孤行,弃国家社稷于不顾,只为一时之争。臣不才当以身谏君!”
“大胆孔仕,你竟敢威胁朕!”妫语怒极,一下站起了身,几垂折在一处的博带因着动作的猛烈而滑至一边,荡起一阵拂动人心的轻灵的力度。在一阵炫目的怒光过后,众臣都凛了一凛,没有人敢逼视女皇美丽的盛怒。
什么骐骥之局促不如驽马之安步!什么一意孤行!她有过什么布置么?“就是你这等妄臣!见识短浅,却口口声声以气节自诩,动辄死谏。以卑主之名显其身,你置君主于何处?你置朕于何处!什么武事耗国,朕看兵弱于外,政乱于内,才是亡国之本!”妫语缓吸了口气,略平了平心中的郁气,“我碧落焉能有你这等沽名钓誉之辈在朝为官,但念你好歹也是鸿儒举荐而来,朕就给你个机会,一旦匈奴兵退,就去把武泉给朕守好了。你方才不是口口声声说要怀柔四方,以宣教风化而御外侮么?行啊,朕就给你这个机会好好试试!若武泉有什么闪失,你也不用给朕回来了!”
主和派至此不由心中长叹,这个孔仕,欲进不得,反扯了后腿,这一次是让皇上下定决心以战为主了。
“着纪州、安平二省速援原州。另外,”妫语凤眸一扫诸人,叹了口气,“拟员出关议和。退朝。”丢下这一句,妫语转身离去,留下面面相觑,不知所从的众人。这一仗,似乎还是主和成了。项平与岳穹对视一眼,拱了拱手,各自散去。
只有木清嘉心中略有疑惑,这二省援兵原州不是多日前便已密折将兵马调令将给常玄成了么?怎么今日却还要重复下一次令呢?木清嘉纳闷在心,手中的笔却一刻未停,等记妥当,他收起簿子,跟着回署。似乎皇上是有意多重复一次的,那么是给谁看?
暮春时节,霪雨霏霏,细密如丝的春雨斜飘在禁宫四处,花木润得清清灵灵的,连泥土都透出些落红的芬芳来。孙预打着的绸伞只遮却了半身,齐整的朝服的袍角在暮春的烟雨中亦沾了些微湿,明显色泽深了些。他远远地走来,至廊中收了伞交给宫娥。明朗的俊容因撤去了朝堂上的沉潜稳持,而显得有些随意,竟似于轻快。这样陌生得让人讶异的面貌是如此清新怡人,以至于木清嘉在乍见的怔愣时有一瞬间的放松,禁不住也要微笑起来。
“参见皇上。”
“嗯。”妫语清丽的面上闪过怡然一笑。
孙预朝一旁捧着《起居录》秉笔书记的木清嘉看了眼,容色微敛,“皇上,苏凌的事,臣已查着了。”他语气一黯,“他于承建五年八月,在江平染疫,不治而亡。此是夷州知州呈来的户籍录要。”孙预将袖中的牒本交知云呈上。
妫语敛眉看毕,便递到木清嘉面前。而此时的木清嘉在听到那句“不治而亡”之后,那张平日里沉稳矜敛的面容,展露出惊愕中带着惨痛的神情来。他怔怔地接过:
“五年七月,江平疫疾肆虐,延及省,殃者两千三百七十一人……江平苏氏凌者,年三十又七,疫亡。有一女,年七岁,下落不明。其家清贫,别无他物,唯录书四十六卷,辑录于衙……”
木清嘉眉峰皱得极紧,几抿成一线的唇有些抖动。……夫世之乱,在乎王权不强,王德不宣。是故有桐湘之乱。当今之世,藩兵自重,外寇侵辱,四边不靖,正是我辈之人当施才辅君之际……不测不克,濯征徐国。何时王兵当有如此不二威信,铲祸戡乱?
孙预与妫语看着木清嘉面有泫然之色,不由也有些意外,“你与苏士有过交集?”
木清嘉微闭了闭眼,唇色有些泛白,虽已经克制,却还是颤声而出,“正是卑臣授业恩师。”
孙预凝眉半晌,忽然提议道:“皇上,苏凌大才有义,横绝一代,臣以为可入‘贤良祠’,以垂后范。”如今正值纳贤之际,此可一举而两便。
“准。”
木清嘉撩袍跪倒,“卑臣代先师谢皇上隆恩。”他磕头触地,却并不抬起,“皇上,臣请皇上能将先师手迹交予臣整辑刊印。”
“不可。”孙预横出一步,他面带诚恳地对上木清嘉沉默的目光,缓声道,“苏士曾与臣也有过交集,据臣所知,苏士一生心愿皆落在平藩、海防、靖边这三事件事上了。木大人以为确否?”
“如大人所言。”木清嘉答得平衡,但目中的凌厉却丝毫未变。
孙预眉睫微垂,又问了一句,“那大人以为苏士的才学是在于用呢?还是在于显?”
“二者可有冲突?”木清嘉亦是不动声色。
对着这样一问,孙预却是缓缓一笑,与一直未曾开口的妫语对视一眼,眼神瞬间变得有些深沉,“木大人问得好!这二者间岂止是有冲突,而且这冲突还关系国运。”
“为什么?藩兵已撤……”话未说完,木清嘉自己已想到了这冲突何在。苏凌平生志愿首要便是平藩,承建四年时,朝廷对藩兵有顾忌,而现在,这威胁依然存在。“只要隐去平藩一则,不是就……”
“还是不行。”孙预再度否决,“麟王是什么人?苏士的事他会什么都不知道么?”而现在将苏凌的遗著公之于世,显然就是把矛头指向了麟王。他会忍下这口气么?光看此次不肯派兵的意思,就知其心不臣。虽说将苏凌入‘贤良祠’是对他的一个警省,使其有所收敛,但也得在适当的范围之内。
木清嘉咬牙,“那么何不彻底拔了这根毒草?”
“时候未到。”妫语见孙预只是负手在侧,便知这话得由自己来说了。她目光定在皇舆图上,与麟州相交的那片广袤的草原上。“麟州哪里只是一棵草?那是一棵树。根子扎得太深,盘根错节,牵绕了整个儿北防。在我朝南有海寇扰乱,北有匈奴压境的局势下,怎么拔?更何况谁有这个能力拔得动,拔得起?木清嘉,你行么?”她回过身,清澈明亮的眼神,直直探向他。
木清嘉缓缓吸了口气,终于道:“卑臣……现在还不行。”
“时机总会有的,只要你有这个耐性。”妫语淡淡流转出一抹笑,眼眸因长长的眼睫盖着而洒下一片影影绰绰,点点星光在其间闪烁,如此深邃,仿佛有一股吸力。“木清嘉接旨。”
“卑臣在。”
“制科之后,便领夷州监察使,巡视夷州,并暗中整辑苏凌遗物,探访苏门遗女。”
“卑臣领旨。”木清嘉将那个“暗中”听得分明。
“还有,这本夷州来的呈牒便烧了吧。”妫语淡淡地吩咐了一声,口气十分随意,但听入木清嘉的耳里,却于中透出丝丝深远的意味来。
只怕恩师之作,只得等麟王落彀之后才能大白于天下吧!